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討會召開
2015-04-04
錢民峰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討會召開2125路運營/enpproperty-->????本網訊高速公路信息化再次備受關注。
????就高速公路自身而言,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14個省市實現了ETC聯網收費,根據交通運輸部安排,2015年將基本實現高速公路ETC的全國聯網。
????就外部環(huán)境而言,伴隨著“互聯網+”這一概念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利用信息化改造傳統(tǒng)行業(yè)成為了社會的熱議話題,高速公路也不例外。
????日前,第十七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討會暨技術產品展示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與會代表就行業(yè)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勾畫高速公路信息化發(fā)展趨勢的輪廓。會議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江西省公路學會協辦、《中國交通信息化》雜志社承辦。
????ETC功能有望拓展至計重收費、停車場
????“ETC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交通運輸部的工作任務了,現在已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了。”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收費公路聯網結算管理中心主任王剛在會上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要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這是ETC首次出現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說明ETC聯網的巨大成效已得到廣泛認可。
????截至2014年12月,已有北京等14省市的ETC實現了聯網。按照規(guī)劃,2015年全國將實現29個省份ETC聯網。
????“目前的ETC還處于建設階段,對于功能的挖掘還遠遠不夠。”對于ETC今后的發(fā)展,王剛認為,未來一旦實現全國的基本聯網,必定要進行數據挖掘和拓展應用,提升對車主的服務水平。
????據分析,除了量的增長,未來的ETC發(fā)展將呈現新的趨勢,例如實現ETC前裝、強化數據融合與多維應用、引領車聯網應用等?!盀閷崿FETC的汽車前裝,一些汽車廠家已經找他們洽談過了?!蓖鮿偼嘎?。
????ETC有望推廣到貨車計重收費領域。在“計重收費分論壇”上,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曹榮以《高速公路不停車計重收費系統(tǒng)研究》為題,介紹了他們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在她看來,現階段,計重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設計和設備開發(fā)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已經得到了較好解決,然而,現實環(huán)境非常復雜,除技術問題外還需要關注運營管理問題,并實現管理與技術兩種手段的有效結合。
????ETC用于城市的停車場管理也同樣被寄予厚望。偉龍金溢(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停車場產品線總監(jiān)黃楚雄介紹說,依靠電子收費,新加坡的一個停車場公司僅一二十人,并且管理著幾十個停車嘗幾千條出入車道。而我國的現狀呢?還大量依靠人工收費。
????這種收費方式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對停車場而言,需要人員24小時不間斷駐守,人力成本高,其次還存在易收費作弊、易引起糾紛等弊端。而對車主而言,停車交費費時費力?!跋嘈旁谧暮枚嗳硕加兄掠晏爝€要停車搖下窗戶,伸手出去交費,衣服被淋濕一大片的經歷?!秉S楚雄說。因此,在他看來,停車嘲聯云”、ETC“進城”是大勢所趨。
????專家普遍認為,車載OBU是車輛目前唯一的對外交易的接口。因此,未來的拓展應用將大大超出目前的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這一功能。
????數據挖掘仍處起步階段“十三五”將初步突破
????大數據為高速公路提供了新契機。隨著高速公路聯網收費、聯網監(jiān)控的深入,路網數據越來越龐大,如何整合現有數據并進行深度挖掘,提供更加有用的數據預測,正是高速公路信息化下一步發(fā)展的突破點。目前不少省份啟動了相關研究。
????“客觀地講,高速公路大數據的分析、利用還處在起步階段?!敝袊穼W會秘書長劉文杰在發(fā)言中認為,高速公路的大數據在實際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例如,數據過于分散、顆粒度大、關聯度不強;需要專業(yè)的大數據分析系統(tǒng)及強有力的集成商;行業(yè)對數據的實時要求越來越高;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亟待加強等。
????“數據挖掘或在十三五期間得到初步展開。”在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機電設計所所長盛剛看來,說數據采集是近期工作重心,大數據挖掘則是關鍵。
????目前路況信息還大量依靠人工報送,或者依靠一塊塊屏幕,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滯后,未能做到實時。近期仍需解決如何通過自動感知方式采集到準確、可靠、實用的數據這一難題。
????據分析,大數據在高速公路的應用主要可分為收費數據分析和監(jiān)控數據分析。前者主要包括流量趨勢分析、流量規(guī)律研究、貨車運輸數據挖掘、綠色通道數據挖掘、設備使用情況數據挖掘等;后者包括道路運行狀態(tài)和多事故路段分析等。
????對于如何更好地挖掘數據,盛剛支了一招——“交通數據要嘗試開放,真正地應用互聯網思維”。
????他舉例說,2009年,美國麻省交通局開放公交數據,1小時后谷歌地圖出現公交車的實時定位,2天后波士頓可通過電腦查詢公交信息,1周后各種免費應用都出現了,包括手機上下班倒計時系統(tǒng)等。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張健博士則提醒道,高速公路上除了內外場設施設備的物聯網數據外,別忘了高速公路上的手機定位與移動通話數據、衛(wèi)星圖像數據、人口流動數據等,這些數據的挖掘對于高速公路提高服務水平也同樣意義重大。
????節(jié)能減排物聯網、大數據構建智慧供電系統(tǒng)
????信息化也是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推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ITS中心副主任孟春雷在會上介紹了他們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實現節(jié)能的實踐。
????高速公路為滿足公眾出行需要,設置了情報板、路燈等大量機電設備。這些機電設備沿公路帶狀分布,供電距離長且分散、負載特性復雜。在傳統(tǒng)的供配電方案中,存在著若干不足,例如,需要大量使用高低壓電纜,工程造價高;系統(tǒng)需要負載三相平衡以降低設備和線路損耗;系統(tǒng)無功損耗大,浪費電能。
????“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的分布式智慧供電系統(tǒng),不僅可提高機電設備的節(jié)能水平,還能降低造價?!泵洗豪捉榻B說,他們開發(fā)的智慧供電系統(tǒng)采用三相380伏輸入,通過上端設備功率因數補償、濾波、穩(wěn)壓、諧波抑制等處理后,輸出660伏至3.3千伏單相或三相的合適電壓,再通過電纜將電力輸送到各個用電點。用電點則通過設備將電壓轉變成220伏或380伏電壓向設備供電,例如,情報板、監(jiān)控設施、道路照明等。
????采用智慧供電系統(tǒng)帶來的直接好處是降低電纜的鋪設使用量。以一段12千米高速公路全程監(jiān)控為例,監(jiān)控攝像頭間隔1千米,路段內還有門型情報板、F行情報板、超速抓拍、車輛檢測器等設備,傳統(tǒng)10千伏供配電系統(tǒng)制造電纜大概需用銅9.79噸,智慧節(jié)能供電系統(tǒng)只需1.41噸,節(jié)約銅比例為85.6%。
????大數據應用也同樣為節(jié)能提供新手段。據統(tǒng)計,一段100千米的高速公路近6000個監(jiān)測點,每年將產生1.03TB數據,這些數據類型繁多,存在著較大的挖掘空間。
????據了解,高速公路用電節(jié)能的重要問題是機電設備的負載特性難以確定,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總結用能狀態(tài),確定負載工作狀態(tài),由此制定相應有效的電力改善措施,降低能耗。此外,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預測今后供電設備老化的規(guī)律及故障發(fā)生的大體時間,可協助管理者作出各項設備的維護季度計劃,提高機電設施使用水平。
????孟春雷介紹說,他們曾以高速公路上的某供電系統(tǒng)進行過統(tǒng)計。該系統(tǒng)從收費站配電房為3千米內的攝像機和情報板供電,采用智慧供電方案相比傳統(tǒng)供電方案,功率因數提高45%,無功功率降低72%。
????此外,在展覽現場,也有廠商展出了太陽能風光互補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隧道LED智能化無極調光設備等節(jié)能型產品。
????聲音
????會議安排了11個主題論壇、73場管理和技術報告,內容全面,相信能帶給大家有益的啟示。
????——中國公路學會秘書長劉文杰在會議開幕式上介紹說。據介紹,自2000年首次舉辦以來,會議已連續(xù)舉辦了17屆,已成為引領高速公路信息化發(fā)展的風向標和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此外,會議組織的高速公路信息化技術產品展示會,吸引的廠商達170多家,代表了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技術產品的研發(fā)、生產水平。
????各位廠商,不必擔心,未來高速公路信息化仍具有巨大投資量。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機電設計所所長盛剛在論壇中作出上述表示。盛剛說,一些人擔憂高速公路建設放緩意味著市場到頭。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
????首先,除了“國高網”規(guī)劃外,各省都有著自己的規(guī)劃,初步統(tǒng)計全國規(guī)劃的高速公路總里程約20萬公里,目前已通車11萬公里,在建3萬多,仍需新建6萬多公里。
????其次,除了新建高速公路需要機電系統(tǒng)外,已建高速公路的大中修、維護市場和升級改造都需要投入。如果按照機電設備壽命5至7年計算,20萬公里意味著每年3萬公里的升級完善。
????最后,更重要的是,現代技術日新月異,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并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收費、監(jiān)控、通信三大業(yè)務。未來要提供優(yōu)質服務,更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化業(yè)務將引入高速公路。
????針對惡劣天氣的影響,需要把被動管理轉變?yōu)橹鲃涌刂啤?br />
????——河南省高速公路聯網中心總工程師張洋在發(fā)言中介紹了“主動控制”這一理念和實踐。
????張洋介紹說,大霧、冰雪等惡劣天氣對車輛的安全行駛影響較大,需要把“被動管理”轉為“主動控制”。他們承擔的“京港澳(河南段)高速公路惡劣氣象條件下公路安全運行保障技術示范工程”課題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山區(qū)公路網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工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主動發(fā)光誘導設施、事件影響態(tài)勢研判、預報模型、分級預警與控制體系等集成創(chuàng)新,提高了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交通運行與服務水平。
????數據表明,示范工程實施后,惡劣天氣下交通通行效率比之前提高15%,應急物資到位平均時間縮短20%,因不良行車條件造成的封路損失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