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檢測加固 > 正文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問題分析
2015-04-29 
   建筑工程主體檢測工作是工程質量監(jiān)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客觀、公正地進行工程質量監(jiān)督的重要保證。對主體結構的檢測主要是對混凝土及砌筑砂漿進行檢測。對混凝土的檢測可采用回彈法、鉆芯法、后裝撥出法等來推定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回彈法檢測因操作簡單、易于掌握,評定快捷而被廣泛采用。是我國目前工程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檢測方法之一。下面對其中幾個問題作一探討。

   1、抽樣數量的問題分析

    1.1 在按批量檢測時,《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4.1.2規(guī)定:按批進行檢測的構件,抽檢數量不得少于同批構件總數的30%且構件數量不得少于10件。抽檢構件時,應隨機抽取并使所選構件具有代表性。

    1.2 《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標準)3.3.11第5條規(guī)定:按檢測批檢測的項目應進行隨機抽樣,且最小樣本容量宜符合本標準第3.3.13的規(guī)定。

    1.3 當檢測批構件總體數量較少(≤50)時,《規(guī)程》中抽查30%的數量和《標準》中的樣本最小容量基本接近,較為合理,工作量不大,費用合理;當檢測批構件總體數量較多(>50)時,《規(guī)程》中抽查30%時,構件數量較大,工作量較大,檢測費用較高,使受檢單位很難承擔。而《標準》中的最小樣本容量分為A,B,c三類,A類為一般施工質量的檢測,數量最少,C類為較嚴格的檢測或復檢,數量最多。與《規(guī)程》相比,c類抽檢數量少于規(guī)范中的30%,數量不大,費用較合理,受檢單位可以承擔。

   2、規(guī)范操作,確保檢測數據真實可靠

   回彈法本身是一種科學的操作方法,國家也專門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程。操作人員是否規(guī)范操作,用力是否合適和均勻,是否垂直于結構或構件的表面,將直接決定回彈精度。為此,應加強檢測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提高檢測責任心,嚴格按照檢測標準操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回彈法的檢測精確度。

    2.1 測試前必須進行回彈儀的率定試驗回彈儀的質量及測試性能直接影響混凝土強度推定的準確性,只有性能良好的回彈儀才能保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貜梼x的標準狀態(tài)應是在洛氏硬度HRC為60±2的標準鋼砧上,垂直向下彈擊三次,其平均率定值應為80±2,否則回彈儀必須進行調整或校驗…。在單個構件檢測中,一般只需測試前進行率定即可,但在大批量檢測時,由于受現場灰粉及回彈儀自身穩(wěn)定性等因素的影響,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回彈儀的工作狀態(tài)逐漸低于標準狀態(tài)。有時一個批量檢測項目檢測前后回彈儀率定值的差異較大,從而導致測試結果偏低。因此,在大批量檢測時,應隨身攜帶標準鋼砧,以便隨時進行率定檢測,適時更換,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精確性。

    2.2 測區(qū)正確選擇依《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23—2001)規(guī)定,取一個結構或構件混凝土作為評定混凝土強度的最小單元,至少取10個測區(qū)。對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構件,其測區(qū)數量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于5個。測區(qū)宜選在構件的兩個對稱可測面上,且測區(qū)面積不宜大于0.04m。相鄰測區(qū)間距不宜過大,當混凝土澆筑質量比較均勻時可酌情增大間距,但不宜大于2m;構件或結構的受力部位及易產生缺陷部位(如梁與柱相接的節(jié)點處)需布置測區(qū);測區(qū)優(yōu)先考慮布置在混凝土澆筑的側面(與混凝土澆筑方向相垂直的貼模板的一面),如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可選在混凝土澆筑的表面或底面;測區(qū)應避開位于混凝土內保護層附近設置的鋼筋和埋入鐵件;另外,對于體積小、剛度差以及測試部位的厚度小于100mm的構件,應設置支撐加以固定。

    2.3 檢測面處理《規(guī)程》規(guī)定:用于回彈檢測的混凝土構件,表面應清潔平整,不應有疏松層、浮漿、油垢、蜂窩、麻面。我們在檢測時經常遇到麻面或有浮漿的構件,回彈前必須用砂輪磨平,且不應有殘留的粉末或碎屑,否則結果偏低。此外,還應保證檢測面干燥,因為混凝土的含水率會影響其表面的硬度,混凝土在水泡之后會導致其表面硬度降低。對于潮濕或浸水的混凝土,須待其表面干燥后再進行檢測。建議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禁止采用熱火等強制快速干燥,以防混凝土面層被灼傷,影響檢測精確度。

    2.4 碳化深度值測量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qū)表面形成直徑約為15mm的孔洞,清除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后(注意不能用液體沖洗孔洞)立即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混凝土孔洞內壁的邊緣處,用碳化深度測量儀或其他工具測量自測面表面至深部不變色邊緣處與測面相垂直的距離1—2次,該距離即為該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準確至0.5mm。一般一個測區(qū)選擇1—3處測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當相鄰測區(qū)的混凝土質量或回彈值與它基本相同時,那么該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也可代表相鄰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一般應選不少于構件的30%測區(qū)數測量碳化深度值。

   2.5 回彈值測量 測試時回彈儀應始終與測面相垂直,并不得打在氣孔和外露石子上。每一測區(qū)的兩個測面用回彈儀各彈擊8點,如一個測區(qū)只有一個測面,則需測16點。同一測點只允許彈擊一次,測點宜在測面范圍內均勻分布,每一測點的回彈值讀數準確至一度,相鄰兩測點的凈距一般不小于20mm,測點距構件邊緣或外露鋼筋、鐵件的間距不得小于30mm。另外,當檢測時回彈儀為非水平方向且測試面為非混凝土側面時,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狀態(tài)檢測時的回彈值進行修正,然后再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彈值進行不同澆筑面的回彈值進行修正,這種先后修正的順序不能顛倒,更不能用分別修正后的值直接與原始值相加或相減,否則將造成計算錯誤,影響對混凝土強度的推定。

   3、碳化深度值的測量問題分析

   碳化深度值的測量準確度與回彈值一樣,直接影響推定混凝土強度的精度,故其測量要認真細致進行。

   3.1 要認真清除所打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否則將難以區(qū)分已碳化和未碳化的分界線。同時用標準試液(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內壁邊緣處,當已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線分明時進行測量。因為不同的水泥品種,水化后出現已碳化和未碳化分界線的時間不同。

    3.2 碳化深度測量要用專用測量儀器,取已碳化和未碳化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不得目測),測量不應少于三次,取其平均值。

    3.3 回彈值測量完畢后,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測量碳化深度值。測點不應少于構件測區(qū)數的30%,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構件每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于2.0mm時,應在每一測區(qū)測量碳化深度值,這可能預示該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不均勻。

    3.4 碳化深度應在已清除疏松層、蜂窩、麻面的部位測量,否則將不能得到該檢測部位的實際碳化深度,從而影響混凝土強度值的精確度。我站對某商住樓鋼筋混凝土梁進行回彈,其混凝土推定值為14.2、18.9、13.2MPa,碳化深度為6.0mm。經混凝土鉆芯檢測,檢測強度為20.1、18.5、23.3MPa。審查技術資料,該工程為冬季施工,水泥、砂、石配比澆筑均符合要求,但從鉆芯取樣處觀察,表皮有5.0mm的疏松層,且有輕微凍害。因回彈檢測前未有效清除疏松層,也未對清除后的碳化深度進行測量,故造成了回彈值的差錯。

   4、結束語

   為了在施工現場準確、有效、快捷地使用回彈法,有必要在施工現場先行回彈一批混凝土試塊,根據《規(guī)程》要求方法確定一個修正系數,以適宜同條件下混凝土的現場檢測。當條件能達到《規(guī)程》的要求時,也可制定相應的專用測強曲線,向有關部門申請批準使用。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