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鋪就農村康莊大道—桂林農村公路促經濟發(fā)展紀實
2016-04-06 
        公路盤山蜿蜒而上,村屯道路被農田果樹環(huán)繞。近日,筆者來到桂林采訪時,切身感受到了桂林農村公路建設生態(tài)景觀化、路暢車通惠民化。寬闊平整的公路穿行于鄉(xiāng)鎮(zhèn)之間,道路兩旁樹木蒼翠,交通標識標線一目了然;一輛輛通村公交車穿梭往來,縮短了城鄉(xiāng)的距離,帶動了農村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大發(fā)展,讓公路沿線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打開農村經濟的大門

        經濟發(fā)展,交通先行,城市如此,放在農村經濟發(fā)展亦是如此。延著陽朔至富馬的盤山公路行車而上,筆者看見在路旁的山上種滿了大片的金桔樹?!霸?8年以前,農村道路還未硬化改造,農村道路基本上是黃泥路,果農運金桔到交易中心都是人工一筐一筐挑出去的,既辛苦運量又小,一天基本上只能運300-400斤。如今農村道路改造后,車輛可以進到果林,按照與商家訂單來運,一天能運1500斤上下?!标査房h白沙鎮(zhèn)蕉巴林村委副主任肖橋有喜笑顏開地告訴筆者。這一新舊對比不僅凸顯了農村道路建設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桂林陽朔至白沙特色農業(yè)(金桔)核心示范區(qū)道路

        陽朔的金桔聲名遠外,陽朔金桔因其果大味甜,散發(fā)的清香沁人心脾,除了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還得益于陽朔果農種植方法。現(xiàn)如今陽朔縣制定的金桔種植方法已成為國家標準,可謂“陽朔金桔甲天下”。但酒深也怕巷子深,封閉寸步難行的農村道路,制約了陽朔金桔的發(fā)展。面對修路打開農村經濟的大門這樣關乎農村人民福祉的問題,桂林公路管理處積極行動,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聯(lián)系上下,推動了陽朔縣的農村道路硬化,改造升級工作,取得成果顯著。農村道路項目的完成,使得陽朔縣農村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肖橋有告訴筆者,“現(xiàn)在農村路網升級改造完成后,家家戶戶都有貨車將剛采摘的金桔,一車一車地運往當地的交易中心,還有不少直接與果商訂單式生產,每天運1500-1600斤都是很常見的。近年來,金桔的銷量漲勢喜人,平均每戶種植金桔年純收入10萬元上下,有的種植大戶甚至達到30-40萬元,這是在十年前很難想象的。”

        紅巖村是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zhèn)的一個自然村,距縣城15公里,距桂林市123公里。在紅巖村,筆者看到一幢幢新穎別致的小樓掩隱在青山綠樹之中;一處處美麗明亮的庭院,花團錦簇,干凈整潔;進村到戶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連村接戶,構成鄉(xiāng)間綠道網絡。紅巖村村中除了美景之外,還有眾多農家樂,一位農家樂梁姓老板抑制不住喜悅之情地告訴筆者,“我是2003年到現(xiàn)在,在自家房屋經營著這一家農家樂,一樓有四五張桌子供游客吃飯體驗農家樂,樓上提供住宿。經過路網改造升級,不少南寧的游客甚至廣東的游客選擇自駕游過來的,周末是最火爆的時候,經營農家樂不僅收入比以前種水果高,而且還能將自家的田地租出去,提高收入?!?br />
        竹山村黨支部書記朱培銘告訴筆者,“隨著村子道路的硬化、攔水壩及風雨橋的建成,2003年,縣里適時舉辦了首屆月柿節(jié),此后月柿節(jié)成為村里的保留節(jié)目。隨著媒體的報道和當地政府的推介,在2005年10月國家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時,紅巖村已經聲名大噪,來參觀考察的人越來越多,村子也搞起了農家休閑旅游。”農村道路的改善,使得當地村民搞起了農家路,轉變收入方式,大大的提高了當地村民的收入。

        恭城縣還是有名的月柿之鄉(xiāng),在去恭城月柿產業(yè)核心示范園的路上,筆者看到紅巖至蓮花的二級公路兩側樹立著整整齊齊的路燈,寬敞的道路、干凈的路面和標志清晰的交通標志,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農村道路硬化升級帶來的改變。在這條二級路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物流鋪面以及一輛又一輛的大貨車拉著一筐又一筐的柑橘經這條路開向區(qū)內區(qū)外。產業(yè)園外一家水果店的員工告訴筆者,“出入月柿產業(yè)園區(qū)的道路原先只有四米,現(xiàn)在拓寬到六米,大大方便了貨車的進出,也提高了車輛的運輸效率?!?br />
        “十二五”期間恭城縣交通運輸局圍繞著恭城縣是水果種植大縣等特點,扶持物流產業(yè)發(fā)展,審批了一家水果物流企業(yè)和冷庫物流基地,改善家庭式的物流點,提供企業(yè)化運輸服務及倉儲服務。并扎實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農村公路就是承載著農民群眾夢想的毛細血管,缺之不可。農村公路建設不僅大力改善了廣大農民群眾安全暢通的交通出行條件,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農村群眾脫貧之路,打開了農村群眾的致富之門。

        路美景美促旅游發(fā)展

        在陽朔縣遇龍河景區(qū),綠樹成蔭,依據當地特色修建的景觀路成了景區(qū)經濟動脈——工農橋至驥馬的公路夾在綠樹中間,鳥鳴不覺于耳,不少游客選擇騎單車或電車的方式來欣賞這一路景相融的公路。公路兩旁是特色農家樂,便捷舒適的酒店。而提供單車和電車的便是沿路的商家,不僅酒店提供此類服務,農家樂也會提供租借騎行工具給過往的游客。筆者在麗萍特色農家飯店看到有兩位騎著店家租借的自行車回到飯店準備用餐,車籃還放著在沿路上買的金桔等水果。麗萍飯店李姓老板笑盈盈地告訴筆者,十五年前,他們在陽朔縣西街商業(yè)街開的第一家店,后因為生意不錯,加上遇龍河景區(qū)工農橋至驥馬的修建完成,游客量大大增多,他們選擇來這里開分店。剛用餐完畢的韋先生,他是陽朔本地人,他告訴筆者,“這家農家樂在本地很有名氣,不少本地人都會在周末來驅車來這家飯店吃飯,經?;鸨綕M座?!笨梢?,景觀道路不僅吸引游客慕名而來,還帶動了公路沿線的經濟發(fā)展。據陽朔公路管理所韋所長告訴筆者,“沿線的商戶大多是當地農民,因為景觀路的修建,當地群眾轉變了觀念,沿著修建的景觀道路建起了農家樂飯店和酒店,為來此游玩的旅客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這不僅提高了當地群眾的收入,也完善了景區(qū)的基礎服務,對于游客和商戶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br />
        創(chuàng)品牌拉動旅游經濟

        面對農村經濟帶動日益增長的道路需求,桂林公路管理處上下聯(lián)動,在“十二五”期間主動作為,截至2015年底,農村公路項目完成投資38.9億元,占規(guī)劃目標61.4億元的63.4%。建設農村公路項目1117個5446公里,橋梁11463延米(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2.0億元,881個4633公里,橋梁1681延米;養(yǎng)護建設完成投資3.9億元,236個812.8公里,橋梁9783延米,農村公路社會投資3.0億元)。日趨完善的農村道路網絡帶動了傳統(tǒng)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也讓農戶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筆者來到陽朔看見的是漫山遍野的金桔樹,在荔浦放眼望去是長勢喜人的砂糖桔樹等等經濟作物,而除了果林之外,還有那一條條嶄新的水泥路或盤山而上,或蜿蜒進田間地頭,晝夜不息的運送著桂林各個縣的特產奔向更加四通八達的城鎮(zhèn)交易集散中心。

        路美景美不如百姓笑容美,既往開來踏浪前行,下一步,桂林公路管理處將按照《2014年農村公路標準化管理實施方案》和《農村公路道口建設標準及補助方案》要求,積極行動,繼續(xù)打造桂林農村公路品牌,帶動農村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再增長。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