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后來者居上,盡顯中國本色”
2016-05-26
據(jù)財新網報道,5月2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率領中國鐵路代表團訪問馬來西亞,以爭取新馬高鐵。
從此次出訪代表團中包括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通號和多家提供融資的銀行代表,可以看出中國鐵路總公司為本次競爭新馬高鐵所做精心準備的誠意和信心。
2016年是中國高鐵走出世界的新里程碑,從年初首獲印尼的雅萬高鐵項目,到現(xiàn)在正在努力推進的俄羅斯莫喀高鐵、美國西部快線、新馬高鐵等項目,中國高鐵以其驚人的實力正在向世界分享中國高鐵技術的優(yōu)秀成果。
誠然,高鐵最早誕生在日本。1946年,日本開通高速鐵路“新干線”,緊隨其后有法國TGV、德國ICE等高速鐵路。日本、法國、德國等各國陸續(xù)大力發(fā)展高速鐵路。而中國的高鐵發(fā)展相對較晚,200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后,繪就了超過1.2萬公里“四縱四橫”快速客運專線網的“藍圖”,也為中國高鐵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中國高鐵先后與加拿大的龐巴迪、日本的川崎重工、德國的西門子、法國的阿爾斯通合作開發(fā),在消化、吸收、融匯各世界先進高鐵技術的基礎上,突破創(chuàng)新,從技術的引進,到技術創(chuàng)新,再到自主研發(f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掌握領先世界的核心技術。短短的十多年,中國高鐵發(fā)展厚積薄發(fā),緊追世界先列,后來者居上。近年來在海外的高鐵項目競爭中,并無遜色,反而屢次獲得世界的認可和稱贊,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牌。
截至2015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高鐵總長度的一半以上。在不同氣候、海拔、溫濕等環(huán)境條件下,中國高鐵無論是從設計、施工、裝備制造、列車控制還是系統(tǒng)運行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在過程把控、規(guī)模生產、標準化管理等方面優(yōu)化配置,提高勞動產出效率,降低了項目開發(fā)成本,在與其他高鐵強國的企業(yè)競爭中凸顯優(yōu)勢。
中國高鐵極大地帶動各領域經濟的發(fā)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出行,并提供優(yōu)質、舒心的服務。中國高鐵以“由內而外”的從容,“推己及人”的胸襟走出國門,以嶄新的大國本色屹立于世界之林,誠心誠意地與世界一同分享高鐵技術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作者系中華鐵道網評論員蔣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