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三只海豚鋼塔躍立伶仃洋7月底將實現全橋貫通
2016-06-03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三只海豚鋼塔躍立伶仃洋7月底將實現全橋貫通)
金羊網訊記者黃玨、通訊員白麗媛報道:6月2日10時許,在伶仃洋海面,最后一只巨型“白海豚”凌空躍起,與其他兩只“白海豚”遙相輝映,在蔚藍的海天間尤顯動感。這靈巧的“一躍”,意味著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三座鋼塔全部順利吊裝完成,也意味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七座橋塔施工全部完工。
昨日凌晨3時16分,105米高的海豚鋼塔在江海直達航道橋水平就位,在前兩次海豚鋼塔吊裝的經驗基礎上,本次豎轉就位高度有所提高,因此在7時許便完成了豎轉,負責現場施工的CB04標負責人感嘆,相比前兩次豎轉就耗費的5、6個小時,昨日的豎轉可謂“奇跡再現1至8時40分,海升號和正力2200兩艘浮吊船正式解鉤,經短暫調整對位之后,橫移至基座,再經塔底螺栓安裝后吊裝工作全部完成。據了解,原本預計10小時完成吊裝,實際只用了8小時。
與前兩個海豚鋼塔不同,這座“海豚”鋼塔橋冠雖然朝向一致,但因自身結構的不對稱性,導致受力并不相同,吊裝難度和要求極高。同時由于江海直達船航道橋邊跨凈距為102米,不足以滿足長大“海升”起重船駐位,第三座鋼塔不能按照前兩座鋼塔工藝進行整體吊裝。中船重工武船副總經理楊少希介紹,由于空間較為狹窄,這座塔的吊裝需要在家里重新翻身180度,“我們從去年的9月份開始做方案,在制作過程中增加了很多難度,但實際減少了施工過程的風險。”
“以往的橋梁,都是小節(jié)段制造和吊裝,而港珠澳大橋采用大節(jié)段整體制造、運輸和吊裝,使高空作業(yè)地面化,海上作業(yè)工廠化,有利于整個工程的質量控制,降低施工風險,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伶仃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睏钌傧=榻B,光這第三座鋼塔,前后歷時10個月,先后進行了8次大型專家會評審,3次模擬演練,4次實地演練,經過60多個作業(yè)步驟,7個小時的時間,才圓滿完成這最后一座海豚鋼塔的吊裝,創(chuàng)造了歷史。
的確,重達3000多噸的鋼塔,要穿過浮吊船的雙臂之間,在此過程中,塔尖與吊臂的最近距離不足1米,廣東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中文感嘆,這種吊裝的方式在世界上或是在橋梁安裝史上都是沒有行例的。據了解,這座巨型“海豚塔”高105米,相當于35層樓的高度,由12節(jié)主塔、12節(jié)副塔、7節(jié)聯系桿、14節(jié)裝飾塔、2節(jié)三角撐組成,“伶仃洋上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約長2.7米,重250千克,而海豚鋼塔的高度是白海豚體長的40倍,體重約等于一萬只真正的白海豚?!?br />
中華白海豚于港珠澳大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橋塔造型象征人類與海洋的和諧相處,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在昨日的伶仃洋上,三只巨型白海豚齊躍海面,海天之間展現出人與海洋共處的和諧畫面,成為伶仃洋上一道獨特而美好的景觀。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共有三座通航孔橋七座橋塔。九洲航道橋的“風帆”雙塔是港珠澳大橋最靠近珠海的橋塔,已分別于2015年2月3日和5月12日安裝到位。青州航道橋“中國結”橋塔于2015年5月14日全部安裝完成,此次吊裝的海豚塔是港珠澳大橋橋塔施工的收官之作。另悉,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現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預計今年7月底實現全橋貫通,明年的通車指日可待。
作者:黃玨
本文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