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著重推廣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2016-11-14
(原標題:北京新機場著重推廣""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備受矚目的北京新機場自2014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截至2016年9月,北京新機場主航站樓混凝土工程量已完成60%以上;飛行區(qū)工程全面進行土方、地基、排水、下穿道等施工作業(yè)。從建設情況看,北京新機場在規(guī)劃設計上充分吸收借鑒了國內外樞紐機場成功的建設經驗,新理念、新技術在多項工作中得以體現。
提升聯程運輸效率,方便旅客更快捷地抵達機場,這一新思路在北京新機場的規(guī)劃中得到充分考慮。北京新機場與北京主城區(qū)直線距離46公里,較目前首都機場的25公里距離更遠。為了讓旅客在機場與市區(qū)、機場與機場之間的旅途更加順暢,新機場在規(guī)劃中考慮到多種交通方式的銜接和中轉,確保未來樞紐功能更加高效。
據了解,新機場著重推廣“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網絡,將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多種交通方式整合,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為主導,形成具有強大區(qū)域輻射能力的立體交通體系。
在道路交通方面,有“三縱一橫”路網,分別為大廣高速公路北京六環(huán)至黃垡橋段(擴建)、北京城區(qū)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新機場專用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北京五環(huán)至市界段及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在軌道交通和鐵路方面,有“兩縱一橫”軌道網,分別為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新機場快線)、北京至霸州鐵路(京霸鐵路)及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廊涿城際)。
根據規(guī)劃,今后旅客可通過這些路網與北京市中心區(qū)域以及公路鐵路銜接,1小時左右可通達天津、唐山、保定等城市,2小時左右可通達石家莊、秦皇島、濟南等城市,3小時左右可通達太原、鄭州、沈陽等城市。
新機場航站樓在設計上采用的是五指廊構型。這種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指廊短,旅客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步行時間僅需8分鐘左右。此外,北京新機場在規(guī)劃建設時,首次將軌道站臺與航站樓一體化設計。軌道交通在航站樓地下縱貫穿越,站臺位于航站樓進出港大廳下方,旅客達到航站樓后,可在站廳層辦理乘機手續(xù)并通過安檢,或乘坐電梯直達國際出發(fā)層。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顯露無遺。
不僅如此,為保障航站樓結構的抗震安全,航站樓采用了先進的組合隔震技術,設置了1232個橡膠隔震支座和彈性滑板支座,大幅度提高了航站樓結構的抗震性能,推動了隔震技術的發(fā)展,建成后的北京新機場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隔震建筑。
新機場跑道構型方面也著眼于提升運輸效率。據了解,北京新機場飛行區(qū)總投資144億元,主要工程內容為首期的4條跑道以及相關的滑行道及站坪,面積在900萬平方米左右。首期建設的4條跑道采用新型的“三縱一橫”全向構型,在國內尚屬首次,而這種構型也是對北京雙機場發(fā)展的一種協(xié)調與平衡。在設計時,考慮到目前首都機場的出港航班中約70%的航班航向朝南,新機場設計了一條側向跑道,在起飛風向不利的條件下為向南飛行的航班提供一個快速直接南飛的通道。這種設計增加了空管運行的可行方案,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空域資源,對提高新機場的起降能力和正點率將起到促進作用。(經濟日報記者馮其予)
(原標題:北京新機場著重推廣""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