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我國地鐵盾構首次成功穿越復雜水下溶洞區(qū)
2018-01-22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齊中熙)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施工的長沙地鐵3號線盾構隧道20日成功穿越目前國內最長最復雜水下溶洞區(qū),開創(chuàng)了國內同類工程施工先河,標志著長沙地鐵成功攻克國內水下隧道施工難度大、風險高的控制性難點,為地鐵最終開通運營奠定了基矗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師慶彬介紹,湘江巖溶發(fā)育區(qū)位于國家5A級景區(qū)橘子洲梅園內及湘江西河汊,地處湘江水源二級保護地帶,總長為323米,主要為3億年前泥盆紀形成的石灰?guī)r及白堊紀形成的沙礫巖。該施工區(qū)域地質復雜,巖溶區(qū)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溶洞分布率高達80.6%,是普通巖溶區(qū)的幾倍,平均每隔1米就有一個溶洞,為國內外罕見。整個橘子洲巖溶區(qū)溶洞及溶蝕空洞分布位置及深度無規(guī)律,構造形態(tài)不同,溶洞埋深最淺的2.5米,最深達22.46米,相當于8層樓高,每天約有4000立方米涌水。

        師慶彬介紹,這是長沙地鐵施工中難度最為集中、巖溶地質最為復雜的區(qū)間,為了適應高水壓、長距離、大埋深和湘江復雜水下巖溶發(fā)育區(qū)的施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護好湘江水資源環(huán)境,項目選用了國內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同時先期進行地表注漿和江面注漿填充處理。施工中,溶洞區(qū)共計注漿鉆孔3000余根,注漿約8萬立方米。

        在掘進過程中,項目部聯(lián)合中南大學,采用神經網(wǎng)絡預演盾構掘進參數(shù),在盾構機內增設超前探測鉆孔,對掘進前方進行至少15米的探測,有效規(guī)避了施工風險。

        業(yè)內專家表示,此次盾構長距離成功穿越溶洞區(qū),填補了泥水平衡盾構機使用的空白,對今后相同條件下的盾構施工技術管控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國內類似水下長距離溶洞區(qū)條件下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