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ㄓ浾呃罱★w 通訊員孟美辰)5月20日,由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鐵二院)勘察設計的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2號豎井副井累計掘進至深度640.36米,成功掘進到底。
大理至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全長34.538km,是目前亞洲最長的鐵路山嶺隧道,也是中緬國際通道的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深大斷裂縱谷區(qū),具有“三高(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躍(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熱水環(huán)境、活躍的外動力地質條件、活躍的岸坡淺表改造過程)”的地質特征,洞身穿越19條斷層破碎帶,其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冠絕全國。針對高黎貢山隧道獨特的地形地質條件,為解決隧道施工工期、棄碴、通風、排水,并結合運營期間防災疏散救援的功能需求及預留II線工程等問題,設計采用了“貫通平導+1座斜井+2座豎井”的輔助坑道方案。
其設置的2號豎井副井垂直尺度比廣州標志性建筑物“小蠻腰”(總高度600米)多出40.22米,比上海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632米) 多出8.22米,是當前亞洲同類工程最深的豎井之一。高黎貢山隧道2號豎井副井穿越多層含水層及擠壓破碎帶,地質條件復雜,為降低突涌水淹井、坍塌等災難性風險,通過多次的調查研究、方案比選、專家論證,隧道工程師們設計采取了在地表向深達600m地下注漿封堵地下水、加固巖體的深孔定向注漿措施,并在豎井施工期間多次對局部圍巖坍塌、井壁開裂情況進行現(xiàn)場核對處理,確保了施工的安全。
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和2號豎井之間7355米的正洞隧道段,是大瑞鐵路地質最復雜、施工周期最長的一段,更是全隧貫通的咽喉工程。2號豎井副井對高黎貢山隧道施工起著長隧短打的重要作用,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承擔通風、人員物資上下通道、抽排水等重要的功能,其掘砌到底為高黎貢山隧道正洞加快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高黎貢山隧道井底車場、井下隧道建設將全面展開,下一步將迎接更為艱難的挑戰(zhàn)。
大瑞鐵路東起云南省大理市,向西經(jīng)漾濞、永平、保山、施甸、龍陵、芒市至中緬邊境口岸瑞麗,是“一帶一路”沿線標志性工程—泛亞鐵路西線中緬國際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鐵二院的隧道工程師們在祖國彩云之南的土地上,十余年如一日的潛心研究,不斷開拓,在西南艱險山區(qū)超深豎井建造技術體系設計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積累了豐富的建井經(jīng)驗,對于川藏鐵路隧道豎井建井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