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第24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在泉城濟南隆重召開
2020-08-26 來源:舜網 

  8月25日至27日,第24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在泉城濟南隆重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為“城市橋梁、美學景觀、結構創(chuàng)新”。

  4名院士、10余名橋梁大師、數(shù)百名行業(yè)精英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作為中國橋梁工程領域頂級盛會,全國橋梁學術會議代表著國內最高水準的行業(yè)技術交流。本次大會匯聚了全國橋梁與結構領域的頂級專家,這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全國勘察設計大師,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有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等。行業(yè)精英們齊聚一堂,與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名行業(yè)權威人才共同展示橋梁工程建設成就、互鑒橋梁工程建設經驗、促進橋梁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這充分體現(xiàn)了本次大會的高規(guī)格和專業(yè)性。

  群雄論劍,精彩紛呈,打造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

  本次大會為期三天,以主會場報告、分會場報告和現(xiàn)場觀摩等多種方式展開。在主會場報告環(huán)節(jié),多名院士、專家分別以《工程師要有哲學思維——公路橋梁建設管理實踐與創(chuàng)新》《漫談橋梁美觀》《濟南市交通發(fā)展與跨黃河橋隧規(guī)劃建設》《港珠澳大橋長壽命高品質建造技術體系》等內容為題,向大會作10余場高質量主題報告。

  除了精彩紛呈的主會場報告,大會還設置了“設計”“施工”“橋梁抗風、抗震、試驗與檢測”“橋梁靜動性分析及耐久性”4大專題、6個分會場報告。近80位與會代表將在會議期間針對橋梁設計理念研究、施工技術控制、橋梁性能分析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討論。

  8月27日,大會組委會將組織與會專家、代表前往鳳凰黃河大橋和齊魯黃河大橋兩處跨行通道施工現(xiàn)場進行現(xiàn)場觀摩。屆時,專家和代表們將聽取濟南跨黃橋隧建設規(guī)劃情況和工程施工進展匯報,詳細了解項目施工工藝和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

  攜河北跨,交通先行——濟南過黃河橋隧通道數(shù)量翻番

  目前,我市市區(qū)周邊已建成的過黃河通道共有10條,全部為橋梁形式,其中鐵路橋3處,公路橋7處。為了更好的踐行“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加強黃河兩岸聯(lián)系,助力先行區(qū)建設全面提速、助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在建和近期擬建過黃河通道有10條,“十四五”期內,市區(qū)過黃河橋隧通道數(shù)量將實現(xiàn)翻番目標。

  主城區(qū)(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范圍內,總通道數(shù)達到18個,平均間距3公里,黃河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鳳凰展翅、齊魯騰飛——一起走近建設中的跨黃通道

  正在建設的鳳凰黃河大橋和齊魯黃河大橋作為濟南跨黃“五橋一隧”的先行建設項目,是濟南攜河北跨戰(zhàn)略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鳳凰黃河大橋:該橋是連接南岸濟南新東站和北岸崔寨地區(qū)中心的南北向交通的主干道,是軌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復合式跨黃通道。橋梁全長6683米,雙向八車道,總投資約63.27億元。橋梁主跨428米,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自錨式懸索橋。項目已于2018年1月開工建設。

  項目亮點:

  “三最”: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世界最大跨度連續(xù)組合鋼箱梁橋;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橋面最寬的特大鋼箱梁橋。

  “四特”:公軌合建、同層布置,展現(xiàn)集約化建設理念的經濟之橋;鋼結構體量大、施工污染小,便于后期管養(yǎng)的環(huán)保之橋;大面積應用鋼-混組合橋面板,有效解決橋面系疲勞易損的耐久之橋;工藝與裝備全面升級的革新之橋。

  “四難”:非通航水域、超大體量鋼結構施工;水中深埋式承臺施工;超長、超重、大懸臂、長距離、曲線鋼箱梁頂推施工;非通航水域鋼塔柱大節(jié)段吊裝施工。

  “四亮”:BIM技術助力大橋建設;無人化頂推施工;可視化實時頂推監(jiān)控;智能焊接智慧工廠。

  ——齊魯黃河大橋:該橋連接南岸的黨家、臘山、西客站片區(qū)組團和北岸桑梓店地區(qū),是齊魯大道北延的軌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復合式跨黃通道。該橋全長6742米,雙向八車道,項目總投資46.51億。橋梁主跨420m,為世界最大跨度網狀吊桿拱橋。項目已于2018年6月份開工建設。

  項目亮點:

  “一首”:橋梁使用400Mpa超高應力幅拉索,世界首次。

  “三最”:主橋采用公軌同層設計,鋼箱梁寬度60.7m,世界最寬;主橋采用下承式網狀系桿拱橋,主跨跨度420m,跨度世界最大;主跨主拱采用三段法安裝作業(yè),中間段提升跨度300m,提升重量6500T,提升跨度世界最大。

  “五橋”:科技橋:大噸位超高疲勞應力幅鋼絞線吊索體系、6500噸拱肋提升裝備研發(fā)、電弧跟蹤技術、智能機器人焊接技術、120噸超高龍門吊創(chuàng)新研發(fā)使用;智慧橋:自帶身份的“芯片”安全帽、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設備、智能化鋼箱梁加工、DCMC型自行式液壓運輸車;生態(tài)橋: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裝置、焊煙凈化器、PHC管樁、全封閉自動噴淋環(huán)保料場、生態(tài)環(huán)保抑塵劑;民生橋:大橋的建成將解決大橋兩岸數(shù)萬百姓的過河和出行問題,實現(xiàn)3分鐘過河,15分鐘內到達城區(qū),50分鐘到達機場,為當?shù)匕傩諛嬛烁颖憷某鞘猩钊?連心橋:與一線工人的連心橋、路地共建的連心橋。

  城市發(fā)展,交通先行,濟南“鐵陸空地水”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實現(xiàn)新跨越

  服務國家戰(zhàn)略,交通先行作表率。近年來,中央、省市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決策部署,面對“三大國家戰(zhàn)略疊加”和“交通強國建設重大戰(zhàn)略”等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濟南市交通運輸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科創(chuàng)、智造、文化、生態(tài)、康養(yǎng)”五個濟南和重點工作攻堅年任務,積極打造“鐵陸空地水”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建設“米字型”高鐵網、構建“三環(huán)十二射”高快一體公路網、機場改擴建、小清河綜合治理等重點領域實現(xiàn)了歷史新跨越。2019年成功創(chuàng)建了公交都市、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綠色交通城市等3個國家級榮譽。為助力先行區(qū)建設和城市擴容,目前交通部門正加快規(guī)劃建設一批世界級的跨黃河通道,加快構建黃河南北交通“一張網”,推動城市南北聯(lián)動、一體化發(fā)展。天塹變通途后,濟南的城市空間架構繼續(xù)擴大,未來的美好藍圖令人期待——到2025年,市域高鐵通車里程達到600公里左右,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300公里左右,國際航線達到65條,境外世界500強突破100家,到2035年,國際綜合性交通樞紐基本建成,國際化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未來有望發(fā)展成為環(huán)京津冀和渤海經濟圈的超級大城市和“大強美富通”的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