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一側的盾構始發(fā)井內,隨著“磁浮一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由中國鐵建鐵四院勘察設計、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長沙磁浮東延線接入T3航站樓工程項目首臺盾構機順利始發(fā),標志著世界首個采用盾構法施工的中低速磁浮隧道正式進入掘進階段。
長沙磁浮東延線接入T3航站樓工程位于長沙縣黃花鎮(zhèn)內,從既有長沙磁浮快線接出,終點設在T3航站樓的磁浮T3站,線路全長4.454公里,是長株潭城際軌道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長沙南站至黃花機場T3航站樓點對點快速接駁、實現(xiàn)空鐵聯(lián)運的快速骨干客運交通線路,是長沙機場改擴建、構筑長沙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與機場改擴建工程同步投運。該工程還將預留進一步延伸至瀏陽的條件。
據(jù)項目負責人楊令航介紹,磁浮交通的特殊模式給隧道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該工程線路存在多段小半徑大偏角的曲線,受線路限制,盾構機一開始就處在半徑為300米的右轉曲線上,必須借助托架進行割線始發(fā),難度相較正常的直線始發(fā)成倍增加。掘進期間,盾構機還將三次下穿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大動脈”——機場航油管線,該管線承擔著機場全部航班的供油功能,安全要求極高,一旦出現(xiàn)偏差后果不堪設想。此外,盾構機還將下穿T2航站樓指廊、長距離下穿機場跑道下滑臺敏感區(qū)、長距離穿越上軟下硬地層,施工沉降控制將直接關系到飛機起降安全。
針對工程難點,中鐵十四局與鐵建重工聯(lián)合打造兩臺開挖直徑7.18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這是迄今為止長沙軌道交通建設工程中直徑最大的盾構機,總重達550噸,裝機功率約為2060千瓦。采用開口率為38%的復合刀盤的同時,優(yōu)化了渣土改良系統(tǒng),增加了中心沖刷系統(tǒng),防止刀盤中心區(qū)域及土艙底部渣土堆積,提高了出渣效率,保障了施工進度。召開多次專家評審會議,制定專項方案,采用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做好晝夜沉降監(jiān)測,確保地面各構筑物安全。作為世界首個以盾構法施工的磁浮隧道,該工程建立了盾構與磁浮結合的新模塊,科技含量高、行業(yè)影響深遠。
據(jù)了解,既有長沙磁浮快線作為我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磁浮運營線,是中國鐵建采用“投融資+設計施工總承包+采購+研發(fā)+制造+聯(lián)調聯(lián)試+運營維護+后續(xù)綜合開發(fā)”獨創(chuàng)性模式建設的項目,連接長沙火車南站和長沙黃花機場,全長18.55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長沙磁浮東延線項目建成后,將直連長沙黃花國際機場T2、T3航站樓,極大滿足機場未來集疏運需求,對長沙市打造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