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海太長江隧道圍護結構地連墻完工,開挖施工在即
2023-05-05  

  5月3日,隨著最后一幅地連墻鋼筋籠順利入槽并完成澆筑,海太長江隧道圍護結構地連墻施工圓滿完成,標志著該工程正式進入基坑基底加固和開挖施工階段。

  5月3日下午,在中鐵十四局海太長江隧道的施工現場,伴隨著兩臺履帶吊的協(xié)同配合,一幅高達38米的地連墻被成功抬吊,在空中完成傾斜提升及整體回直后,順利吊裝至預定槽位置完成入槽任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該幅地連墻標號N1-11,鋼筋籠高38米,長6米,寬0.8米,重約31噸,采用H型鋼板接頭,為基坑圍護結構的最后一幅地連墻。隨著此幅地連墻混凝土的澆筑完成,為期6個月的基坑圍護結構166幅地連墻施工全面完成,工程建設進入下一施工階段。

  “海太長江隧道施工范圍土層主要為砂土地層,成槽范圍內粉砂等不良土質較多,且地下水埋深較淺,承壓水水頭較高,屬于富水地區(qū),成槽困難,針對該項施工難題,項目部在省交建局指揮部的帶領下,通過大量現場試驗,改進施工工藝,編制地連墻施工專項方案,高質量完成圍護結構施工。”項目現場技術人員張浩介紹。

  “五一”期間正值基坑圍護結構施工的收官之戰(zhàn),記者看到,建設者們堅守在施工一線,工區(qū)現場吊機林立、機器轟鳴,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沖刺施工進度,確保如期完成工期目標。據介紹,工程建設期間,項目部科學合理進行施工部署,優(yōu)化資源配置,組織近800名施工人員及70多臺施工設備進場。編制各工序施工方案,定期召開技術交流會,實行網格化管理,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大數據和BIM模型技術賦能工程建設,實現質量與效率并進,速度與安全同行。

  海太長江隧道全長39.07公里,其中隧道段長11.185公里,盾構隧道斷面外直徑16米,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水下盾構隧道、中國斷面最長的水下盾構隧道,堪稱“萬里長江第一隧”。針對其“長、大、高、深、險”特點,項目部進場后先后開展了“高水壓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與裝備技術研究”“超大直徑智能化、建管養(yǎng)一體化技術研究”等專題研究,聯(lián)合研發(fā)提出盾構管片DDCI新型連接構造、管片接縫彈性密封墊表面微結構防水與防氣技術等新工藝和創(chuàng)新舉措,大大提升了對水下軟土段隧道接縫變形的控制及高水壓盾構隧道的防水穩(wěn)定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